娱乐知识|十面埋伏的主人公是谁,十面埋伏的重要人物是谁( 二 )


项羽(公元前232年―公元前202年),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,姬姓,项氏,名籍,字羽,泗水郡下相县(今江苏省宿迁市)人 。 秦朝末年政治家、军事家,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。
勇猛好武,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,反抗秦朝 。 复立楚王后,册封鲁公 。 项梁阵亡后,援救赵王赵歇 。 破釜沉舟,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,赢得巨鹿之战 。 率军攻破关中,举办鸿门宴,火烧秦王宫,杀死秦王嬴子婴 。
分封灭秦功臣将领,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。 自称西楚霸王,定都于彭城 。 此后,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,史称“楚汉之争” 。
十面埋伏的故事内容:
在秦朝末年时期,韩信属于楚军的行列,虽然他参加了许多次战役,但是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。 后来楚军由项羽指挥,不管韩信提什么建议,项羽都不肯重用韩信,因此想到齐邦领导的汉军中,谋一条出路 。 韩信到了汉军中间之后,受到了萧何的重用,被封为一名大将 。
韩信做了大将后,取得了关中的三秦之地,当韩信打败齐国的同时,刘邦正被楚霸王项羽逼得走投无路 。 这个时候,韩信要求刘邦封自己做齐王,刘邦迫于无奈只能答应 。
韩信一听刘邦答应了,便亲自率领精兵三十万自齐南下,切断了项羽向彭城的退路,彭越率数万兵马到达固陵与刘邦会师,刘贾与英布自寿春率兵北进,切断项羽南逃之路 。 项羽的军队由于中了韩信的“十面埋伏”,无奈战败,最后在乌江自刎 。

十面埋伏的相关人物是谁 十面埋伏是刘邦和项羽
还有:
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
历史故事成语:
战国:完璧归赵(蔺相如)围魏救赵(孙膑)退避三舍(晋文公)毛遂自荐(毛遂) 负荆请罪(廉颇 )纸上谈兵(赵括)一鼓作气(曹刿)千金买骨(郭隗) 讳疾忌医(蔡桓公)卧薪尝胆(勾践)杀妻求将(吴起)惊弓之鸟(更赢) 高山流水(俞伯牙、钟子期)
秦 :一字千金(吕不韦)指鹿为马(赵高)焚书坑儒(秦始皇)穷图匕见(荆轲) 悬梁刺股(苏秦)
汉 :四面楚歌(项羽)约法三章(刘邦)
背水一战(韩信)破釜沉舟(项羽)手不释卷(刘秀)金屋藏娇(刘彻)
暗渡陈仓(韩信)马革裹尸(马援) 多多益善(韩信)老当益壮(马援)萧规曹随 (萧何、曹岑)无颜见江东父老(项羽)
三国:鞠躬尽瘁(诸葛亮)三顾茅庐(刘备)煮豆燃萁(曹植)刮目相看(吕蒙) 初出茅庐(诸葛亮)乐不思蜀(刘禅)七步成诗(曹植)言过其实(马谡) 七擒七纵(诸葛亮)才高八斗(曹植)一身是胆(赵云) 单刀赴会(关羽)望梅止渴(曹操)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(周瑜、诸葛亮)
晋: 入木三分(王羲之)闻鸡起舞(祖逖)东山再起(谢安)洛阳纸贵(左思) 草木皆兵(苻坚) 凿壁偷光(匡衡)狗尾续貂(司马伦)
南北朝:画龙点睛(张僧繇)江郎才尽(江淹)
宋: 精忠报国(岳飞)东窗事发(秦桧)胸有成竹(文同)
十面埋伏历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十面埋伏,汉语成语 。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。 发生在徐州市九里山,因九里山的地势所以为十面埋伏 。 出自《抱妆盒》 。
成语典故
楚汉相争时期,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,先后活捉魏王豹、赵王歇、燕王臧荼、齐王田广 。 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,把项羽围困在垓下(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),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,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,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。
公元前202年10月,汉王刘邦率本部人马,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 。 追到阳夏的南边,刘邦下令暂停追击,派出使者与韩信、彭越等人联络,许诺日后与他们共分天下,并把临淄、大梁、淮南大片土地封给他们 。 果然,使者纷纷回报,诸侯即将发兵 。 不久,各路诸侯出兵,攻击项羽军队,韩信三十万兵马自齐南下,切断了项羽向彭城的退路;彭越率数万兵马到达固陵与刘邦会师,担任主攻;刘贾与英布自寿春率兵北进,切断项羽南逃之路 。 项羽军队不断收缩,退至垓下(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),中了韩信的"十面埋伏" 。 诸侯军队蜂拥而至,把项羽军队重重包围了起来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