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婴知识|小孩上吐下泻是怎么回事,小孩夏天上吐下泻怎么回事


孩子上吐下泻应该怎么办呢? 由于宝宝的身体和成人不同 , 各个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 , 一岁以下的宝宝基本还都是母乳喂养或者是喝奶粉 , 即使宝宝到了添加辅食的阶段 , 吃的量也不是很多 , 所以能造成宝宝上吐下泻的原因也是很多 , 需要父母们找到根本所在 , 才能对症下药 。
1、注意观察病情
家长要密切观察呕吐、腹泻的情况 , 观察体温、精神状态和尿量 。 持续严重的呕吐、难以进水或进食、严重腹痛、血便、尿量明显减少者需要急诊就医 。
2、稳住宝宝情绪
如果宝宝上吐下泻,先要稳住宝宝的情绪,不要让宝宝害怕的哭闹,这样会加重病情 。 然后分散宝宝的注意力,不要让他觉得很难受 。
3、及时补液 , 预防脱水
呕吐和腹泻都会造成水分流失而脱水 , 年龄越小越容易脱水 , 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 。 我们一般可以口服补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 , 及时预防和治疗脱水 , 同时还能安全“止泻” , 降低脱水带来的风险 。
小孩子上吐下泻怎么办 急性肠胃炎是入夏后最常见的疾病 , 一旦细菌、病毒侵入肠胃 , 常会导致患者上吐下泻、腹痛不已 , 很是难受 。 看消化科医生时 , 医生通常会建议禁食半天或一天 , 并多多补充水分 。
不过 , 医生也提醒 , 补充水分并非一味喝白开水 , 最好饮用含适当盐分、水分的电解质水溶液 , 如果拼命喝白开水恐怕会导致体内电解质不足 , 引发抽筋现象 。 药店里能买到的补液盐也可买回自己冲服 。
炎夏渐近 , 每年夏天除了呼吸道感染外 , 就属急性肠胃炎最常见 , 致病源包括沙门氏菌或腺病毒、肠病毒等等 , 患者会出现上吐下泻、腹痛、发烧等症状 , 甚至会出现厉害的腹部痉挛性疼痛、高烧畏寒、厌食倦怠等现象 。 一般来说 , 治疗急性肠胃炎约需三至七天 , 除了服药、禁食十二至二十四小时外 , 患者因为拉个不停 , 可能会脱水 , 因此禁食期间必须补充足够的水分 。
值得注意的是 , 孩子上吐下泻除了流失水分 , 还流失电解质 , 因此最好补充药店出售的“补液盐”冲服 , 而非纯粹的白开水 。 有些家长只是一味给小孩喝白开水 , 结果反而稀释掉体内的电解质 , 造成抽筋等“水中毒” 。 市场上的运动饮料虽然也有盐分 , 不过饮料中的糖分也高 , 会让腹泻的小孩持续腹泻 。 至于“补液盐”则含有适量的糖分与盐分 , 既可补充上吐下泻流失的水分、盐分 , 又不会因糖分过高造成持续腹泻 。
此外 , 急性肠胃炎患者在恢复期间食欲不振 , 可吃些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 。 幼儿可吃稀粥、面食、苏打饼干、苹果、香蕉等 。 至于一岁以下的孩子 , 以婴儿配方奶粉为主食的婴儿 , 可将奶粉冲稀一些 , 或改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 , 待症状改善再将奶粉调回原来的浓度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