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人还是从我?-陈中华 前膝不动-孙中华

不论走架推手, 讲究向前出手时前膝不动 。 这事愚下在博文里讨论过, 但是仍然不断有同好问及 。 可见人们消除“一动无不动”的影响不容易 。
比如前手向前推挤对方, 最容易前膝也往前动, 这其实是身体前倾(属于摆动)或向前平动造成的, 膝关节这样动, 有下列几方面的害处:
一:容易犯双重而为人所制;
二:影响自己移动的机动性, 最明显表现就是向后移动和向后纵跳迟缓;
三:前膝凸到踝关节之前, 次数多了会造成膝关节特别是膑骨的损伤 。
如果前膝往外动, 整个结构就不对了 。 最近, 有位年轻朋友前膝往外撇, 愚下拿手把他的前膝往外一拨, 他整个人就往外倒下去, 愚下赶紧伸手拉住 。 您想, 本来好好的一个结构, 自己给拆散了, 本来好好的一条发力线, 当中有一处发生横动, 能不给对方机会吗?前膝往内侧移动也是一样 。
记得几年前, 陈中华大师已经说过前膝不能动的事, 有一次他在远处把人发出去, 愚下恰好在正侧面看见他的前膝确实纹丝不动, 就对他说了, 他高兴地说:“就是, 前膝没动罢!”
要是哪位朋友还没注意这事, 就请注意了, 不但注意自家养成好习惯, 推手的时候还得注意对方有没有凸膝、摇膝的毛病, 那是给咱们的机会 。 请各位同好参酌 。


一个学生最近在他的美国英文博客上发表了2007年在大青山跟我学拳的笔记, 其中提到我的拳理的一部分:
推手是有关自己的, 自己的心境, 自己的身体, 自己的机构, 自己的角度, 自己的空间, 自己动作的节奏等等 。 不是注重顺从对手的 。 总是有关调整自己的结构, 保持自己的中心 。 和此有关的是关节的旋转, 体内结构关系的重新组合, 建立新的角度, 为了使自己的中心平衡而占有最有效的空间, 由此占取对方的空间和中心 。
这么几句话竟然引来不少“好心人”的帮助 。 大多数都引用经典中的舍己从人, 孙子的知己知彼之类的语言 。 这些话对我来讲只是说明了言者满腹经纶, 不说明他们明白一丁点 。 你要舍己从人, 那敌人让你死, 你最好别活, 他让你倒, 你就别站着, 最好你把钱也给他!
再说那知己知彼, 你知道自己了解对方, 那人家都是傻子, 什么也不知道就等你取去打他?这些东西都是冠冕堂皇的官话, 忽悠你的!你明白了知彼知己的道理对你有用吗?能当饭吃, 当拳练么?
一位名家曾经给我透露了一个绝密(这是付了很多钱后):他进你就退, 他硬你就软, 他上你就下 。 等你功夫高了, 你就知道:他阳你就阴!可惜的是我的很多同道朋友们现在还在花钱买这种书, 学这种拳 。 还在这个圈里钻牛角!
那么到底是从人呢还是从我?
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就已经进入了魔圈 。 我们那就重新从另外两个角度去看看 。
功夫:铺路设轨 。
练拳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身体练成像铁路轨道那样的一个迷宫 。 练拳就要先知道线路图, 然后像铺设铁路一样一点一点地去建筑, 不能有半点捷径 。 这些东西是规矩, 是死的 。
技巧:引敌上路 。
身上有了铁轨(功夫), 和人交手首先就是不要破轨 。 保证铁道路线畅通 。 其次才是引敌上轨道 。 引敌的办法就是技巧, 是实战经验 。 敌方只要碰你, 他就上了你的轨道, 那他就只能任你摆布!
怎么才能将身体练成铁轨呢?那是一生的追求, 不是这里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。 也不是拳经, 拳论能解决的 。

【从人还是从我?-陈中华 前膝不动-孙中华】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