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极弓凸曲面与凹曲面-邬立民 平衡魔术师太极不倒翁-邬立民

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:一个公公精神好,从早到晚不睡觉,身体虽小力气大,千人万人推不倒..对了,是不倒翁,它是平衡魔术师.那么它和有什么关系呢?下面我们就用不倒翁原理来揭示高深的奥秘.
大家都玩过不倒翁,怎么推都不倒,甚至把不倒翁的头摁到桌面上,可手一松,它又站起来了,大家都想知道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?
简单地说,它有两个秘密:上轻下重,底部是半球形.
打开不倒翁可以看到,在底部正中放置一块铁,这块铁使不倒翁上轻下重,重心下降,也就是说,重心越低越稳定.在练习拳时,很多人是站着打的,身体重心偏高,头重脚轻,上下虚实不分清.容易摇晃..
这里有一个瓶子里面装了一些泥土,你用力一推它就倒了, 为什么它也是上轻下重却被推倒了?因为瓶子的底部是平面的,不倒翁的底部是半球形的,球形与地面的接触点只有一个,太极拳是一条腿的运动,很多人练习太极时双脚牢牢地抓住地面,犯了双重的毛病,左右虚实不分清.转换不灵.
从杠杆原理来说,力矩=力*力臂.不倒翁倾斜以后,使重力的作用线偏离支点, 使重力对支点产生力矩, 即抵抗力距 。 由于这个力矩的作用, 使不倒翁要恢复原来的状态.由于不倒翁倾斜的角度不断增大, 重力作用线的偏移量随之增大, 抵抗力矩也随之增大, 最终实现和外力力矩的平衡, 不倒翁抵抗外力干扰、保持平衡的能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。
在公园里有时看到很多人太极拳打得很飘逸,潇洒自如,可一推手就东倒西歪,左右摇晃了.太极推手是检验拳架的试金石.推手是在维持自身稳定平衡前提下,破坏对方的平衡,使对方重心移动甚至弹出丈外.那么我们如何成为太极不倒翁呢?首先要屈膝松舿,降低重心,太极拳不是站着练的,而是坐着练的,做到上虚下实,才能保持稳定平衡.其次要左右虚实分清,移动转换才能轻灵,太极拳是一条腿的运动,只有将重心完全移动到一条腿上,再移动另一条腿就非常轻松自然,才能做到迈步似猫行.在推手时,受到对方的力或我方向对方发力时,同样可以运用不倒翁的杠杆原理.当我方进攻向对方发按劲时,保持立身中正,后退支撑,前腿向对方两腿之间插入,.离对方支撑腿(后腿)越近越好,做到尾闾内收,像弯弯的月亮两头尖,也就是将支点前移,这样力臂加长了,产生的力矩就变大,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.阿基米德有句名言:给我一个支点,我就能撬动地球.就是这个道理!


乌龟有很大的负重能力, 用重物压在它的背壳上, 或者干脆站上去, 再来看乌龟壳有没有压碎?没有, 龟壳并没有被破坏 。 乌龟壳之所以吃得起重物的压力, 并不是因为组成龟壳的物质有特殊的抗压能力, 根本的原因是龟壳的形状 。 力学上有一条极其有价值的原理, 决定某一物质的牢度, 除了构成物质的本身强度外,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, 那就是它的几何形状 。 什么样的几何形状最好呢?对于受外力来说, 凸曲面形最好 。 乌龟壳, 鸡蛋壳, 蚌壳都是这样的几何形状 。 现代建筑学上的薄壳顶结构也是这样的形状 。 凸曲面能把外力沿曲面均匀地分散开来,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弯折现象 。 鸡蛋不容易捏碎, 龟壳不容易压碎, 就是这个道理.
凸曲面的背面就是凹曲面, 与凸曲面的情况正好相反, 凹曲面便于力量的集中 。 外部都是凸曲面, 内部是凹曲面, 从姿势结构上保证了既能承受外力, 又便于自身力量的集中 。 如何组成这样的结构呢?
用“沉肩坠肘”使手臂组成这样的形状 。
拳用“含胸拔背”使躯干组成这样的形状 。
拳用“松腰松膝”使两腿组成这样的形状 。

推荐阅读